一家人開心的手舞足蹈,有趣的影子!Photo by Scott Murdoch from Burst

學習「說話」不如說是學習「如何解決問題」,在「好好擁抱高情商說話」一書中,除了很多生活實用案例外,指導如何應答如流,適切的保持個人立場,不僅如此,還幫助延伸思考更深層面的意義。

 

「親子溝通課題」真的只能用在親子嗎?

在主管或老闆們「學習管理和提升公司向心力」是不是有所關聯呢?

家庭學習溝通,難道只是教育小朋友的方式嗎?

成為大人(成年人)後是否忘了小時候的情誼,缺乏團結,忘了互相照顧,

還是遇事害怕得推卸責任,只剩彼此競爭利益關係的陌生人呢?

 

團結起來!Photo by Avelino Calvar Martinez from Burst

 

以下我要分享書裡的一篇主題:「拒絕孩子,從說出你的「捨不得」開始!

 

案例一 :

 

孩子總是想買新玩具,拒絕的話,他就開始又哭又鬧,要怎麼說,才能讓他接受不能一直買新玩具這個事實呢?

 

常見的說法:「唉!每次帶你出來都吵著要買玩具!玩具這麼多,玩一玩又不玩,一直要買新的,真是受不了!」

 

更好的說法:「我知道你很想要,是我的話,我也想要。但是價格實在有點貴,爸媽真的捨不得。我們想想別的辦法,有沒有可能先借別人的來玩,好不好?」

 

為什麼要這樣說呢?

 

  • 你的慾求是合理的。
  • 我不能滿足你也是合理的。
  • 我們可以一起面對問題。

 

不要讓孩子覺得:「我提出要求,是不應該的;我說出自己想要的東西,是不對的。」

 

孩子若持續感受到「提要求的罪惡感」而害怕向他人提出請求,有一天,當他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,很可能會因為害怕麻煩別人,怕被認為太自私,而不敢求助。

 

父母們不要覺得:「捨不得買東西給孩子」是有問題的,也不要有罪惡感,好像不能滿足孩子,就是自己的無能或自私。

 

事實上,不管是孩子或是父母,「有慾望」都不是錯的。

孩子想買玩具,媽媽想買洋裝,爸爸想買電動,都很正常,然而想要的東西永遠無窮無盡,肯定不是每個慾望都能被滿足。

 

案例二 :

 

現在孩子們都很多才多藝,同儕間也會模仿或比較,參加棒球隊、學音樂,鋼琴、吉他、古箏….,學習成本應該都不低,當父母們有其他現實問題的考量,又該如何回答孩子呢?

 

你可以告訴孩子:「我也覺得學音樂很棒,那我們一起來思考,有沒有更便宜的學習方法?」讓您有機會提高「一起解決問題的親密感」。

 

也許是先買書自己研究,全家人一起存學費,足夠了再請老師來教,讓家庭一起面對問題,也更加團結。

 

分享到這,認真思考,以上的案例,能用錢解決事情,或許有時是最快的方法,但卻不是最好的方法,因為人的慾望常是無止盡的!

 

對於提升家庭關係的緊密度,遇到的困境互相幫忙和扶持,而不是互相責怪,應該視全家整體的問題去面對和考量,或許也因為如此,父母老年時,子女會非常珍惜相處時光,自然樂意陪伴身側,而不是兄弟姐妹推託、互相爭奪利益了。

 

就像大導演李安說:「在我的思想裡面,我已經不教小孩『孝順』這個東西,只要他感受到我的愛,同時也愛我就夠了。」

 

上次逛百貨公司時,看到一家四口穿上有趣的親子裝,讓我意外的是,那孩子已是能有自我風格獨立的年紀,感情緊密度可見一斑,根本就是一個「Team」,當然也不是指感情要好,就要硬逼全家人穿制服啦!

 

好好說話

在此感謝大家的陪伴,自己才有機會分享,更有耐心的認真學習這本書!

 

文章中的內容由個人和引用本書的案例加以融會貫通,如果對這本書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閱此書,書裡還有其他有趣又實用的內容供您參考!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.t Jump Diary 的頭像
    B.t Jump Diary

    Betty's Jump Diary《貝蒂的跳躍日記》

    B.t Jump Di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4) 人氣()